(爱牛网络营销公司)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衷于“织围脖(http://t.sina.com.cn)”,微博成为表达民意、参政议政最火热的“媒体”。最近,一部以微博为搭载平台和主要内容的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走红网络,微博小说这一新的文学体裁在追捧与质疑声中掀起一股新潮流。
这一当前极聚人气的新生代网络小说模式凸显出网络的碎片化趋势。在此背景下,大众阅读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进而将对网络传播和营销方式产生影响,掘金网络碎片化成为一种趋势。
小说也戴“围脖”
首部微博小说《围脖时期的爱情》自2010年1月29日开始在新浪微博上连载,目前仍未完待续,近日更被收入新浪文化读书频道,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从已连载的小说来看,所谓微博体小说写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纯文学角度看,微博小说无疑是一种创新。段落式套三个包袱、每段140字的行文让小说整体风格明快活泼,故事发展紧凑生动。结构上所体现的段子式创作热兴起,每段140字的框架里展现一个情节,完成1-3个包袱,这要求文字具有相当的张力和逻辑性。
而在内容上,微博小说则体现了一种人文主义的回归。小说的创作以真实的微博网友为原型,随时吸收网友评论和留言,互动性和参与感更强,创作空间更加开放。当然,作为网络小说的一种,微博小说也不可避免有陷入低俗化之虞,大量存在的偷情、调情情节让微博小说甫一登场就被贴上“格调不高”的标签。
从网络应用的意义上看,这是精快传播方式的集中爆发。微博短小精悍、传播迅速的特点被移植到小说上。情节冲突更加集中,观赏性更强,即时发布、独立成段的行文更便于转载与传播。
阅读习惯向碎片式发展
微博体小说眼下如此火热,且不谈它在内容尺度等方面存在的隐患,单从模式上说,这至少说明它契合了时下的阅读习惯并有望引领未来主流。当电子书等阅读器在年初铺天盖地地闯入人们视野时,一个全新阅读时代的脚步已悄然逼近,并大胆挑战着传统阅读。
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正逐步走入大众视野,不断完善的网络和不断丰富的终端应用使随时随地移动阅读成为可能,受众大量的碎片时间得以充分利用。等车时、地铁上、上班间隙……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可利用时间段让移动阅读有了发挥的舞台。但正因为这些时间的碎片化,决定了这种阅读缺少思考的过程,只能停留在浅层次和快餐式阅读上。受众不需要深入阅读以获得某种深刻感悟,更主要的目的是打发无聊,这使碎片式阅读具有随意性、跳跃性、低黏性的特点。
同时,碎片时间的特点在于短暂、琐碎和不定时性,受众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得到一个准确、完整的信息,这又使碎片式阅读更加强调精、准、快。微博小说无疑具备这些特点。
由于深度阅读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时间,而碎片式阅读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信息浅显集中,加之平板电脑、手机、阅读器等数字媒介阅读的火热,这种阅读习惯正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趋势。调查显示,成年人使用各类数字媒介的阅读率为24.5%。在各类数字阅读媒介中,“网络在线阅读”排第一(15.7%),其次是通过“手机阅读”(12.7%)。
此外,已有2.8%的成年人只阅读各类数字媒介而不读纸质书。其中,手机阅读是最普遍的阅读方式。据易观国际统计,在近半年内,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过的手机应用中,手机阅读以58.1%的比例居第二位。
网络“碎片时代”加快到来:确立盈利模式是关键
与碎片式阅读息息相关的是日益碎片化的网络,尽管网络碎片产业链尚未真正成型,但是碎片时代已经无可阻挡地到来,随处可见的碎片文化、碎片传播在很多时候已经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只是还没有形成一个概念化的意识。
在这种背景和趋势下,IT通信产业率先得到掘金机会。手机网游、手机报、手机视频等注重用户碎片时间的增值业务应运而生,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为内容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碎片化时间也为各种终端厂商提供了机会,不断丰富着各种终端应用:手机终端将在保持基本通话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更多的娱乐休闲功能;而功能集中的电子书市场早已聚集了谷歌、索尼、富士通、百度、盛大等国内外巨头以及众多山寨厂商。
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已经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由每一个具体应用和用户体验组成,网络走向真正的碎片化,这给传统的网络营销带来一定挑战。
艾瑞分析师李琸娅说,“网络用户使用的多元化、碎片化发展,使得企业在营销中不能确定谁才是他们的目标受众。”DCCI Net monITor 2009监测数据也显示:互联网用户网络访问“长尾效应”显著,访问行为更趋多元化、复杂化,从而导致媒体的网络广告欲影响特定受众的难度增大。
碎片化时代强调的是个性和特色,网络营销需将目标客户进行深度研究分析。只有根据用户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投放,才可能直达目标受众,网络营销因此不得不走向精准化。
因此,掘金网络碎片化的趋势既需要商家注重形式上的精,也要求其注重内容上的快。作为网络碎片化代表的微博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精快的力量和速度,甚至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把握住精准和快速的特点,掘金网络碎片化无疑将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来源: 通信信息报;文/李晓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