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一件小事。
原以为不值一提,但是想想,还是需要强调一下。
算是作为一个网络营销人送给企业以及机构们的最简单的话儿。
2
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每去一个新网站,我总想着注册我最经常用的网名;自从sns以及微博流行以来,我总是想着注册我的实名。
但是,经常会出现的提示是:用户名已经被注册……
于是,我就会在我想要的那个名字后面加个数字:比如1、2、3之类等等。
中文名,确实是稀缺资源。中国有这么多人,同名同姓的太多了,无论是现实还是网络,都是如此;想要让别人对你的名字和个人印象深刻,要么是成为公众人物,要么是在网络里快一步的抢个实名。
3
企业的名字也是如此。
4
互联网诞生四十多年了,来到中国也有十几年了,应该说很多人和很多企业对于互联网都很有认识。
但是依然会存在很多问题。
5
微博里发生了一件事,说的就是“抢名”要趁早。
微博上一直有一个叫“星巴克”的认证帐号,是个人账号;不是那家我们都熟悉的世界级咖啡连锁店的账号。
某日,其在微博中爆料:
“星巴克公司要进入微薄新浪微薄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让我让一名字 纠结……”
这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微博引起这家知名企业的注意,他们想开设企业账号;二是说明星巴克这家企业之前忽视了中国微博的发展。
6
隐藏的思考是:在互联网层面,诸如“星巴克”之类的公众有一定认知的名词是否可以被个人随意的注册以及使用?
还有就是,类似于微博运营商,是否应该对公共名词进行一定的限制?
7
在媒体的描述中,星巴克是一家很重视互联网的公司,且有不少的成功案例。
但是在此次事件中,星巴克却受人话柄,如果他们“抢名”趁早的话也就不会出现这个麻烦。
对于星巴克来说,其实这应该不算是特别大的问题,只要注意沟通的技巧和照顾到多方的利益,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
但是这次的事件却足以给很多企业再次提了一个醒,面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不仅仅要将互联网作为简单的媒体对待,而要有足够的重视,以及要对互联网发展有一定的认知和判断。
8
其实很多企业都已经吃过“域名”的亏,但是好像并没有引起未戒。
9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还有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
比如说,是否有成功的国外经验可以借鉴,模仿国外的模式在中国获得成功似乎已经被验证;比如说,是否是网络巨头们所力推的新模式;以及,流量剧增用户群体广泛等等。
更重要的是,类似于注册账号这样的行为,是免费的,举手之劳罢了。
仅仅是注册罢了,是否能够运营好,还是其后的事情。
10
网络营销喊了这么多年,互联网革命也叫嚷了好久。
但是似乎还有很多企业需要真正的认识互联网,进而逐步的融入互联网,以及使用互联网等等。
那么,就从占座“抢名”开始吧,开始企业的网络营销之路吧。(文/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