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牛网络营销公司)最近一个月,看到几篇报道旅游景区“涉足”网络营销获得满意回报的消息。尽管我不怀疑这些报道中内容的真实性和这些景区对网络营销的认同态度,但实话实说,除了新闻报道的固定形式之外,很少有通过详细的数据总结出网络营销的效果。
那么换一个角度,站在景区经营者的位置来考虑网络营销的问题。时至今日,我想没有景区的经营者会不认可网络市场的价值,也不会否认网络营销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模式。可能每周甚至每天,大家都会收到一些推销网络营销产品的电话或者邮件,而绝大多数被推销者描述的“天花乱坠”的产品背后,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效果和高昂的价格。其中的某些产品,在合适的时间、碰到了合适的机会,或许被景区选择为网络营销的“尝试”,然而最终的确可能给景区的经营者带来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值得或没效果!
站在旁观的角度来说,也许可以用比较系统的客观方法来衡量最后的效果,然而作为具体操作的景区经营者,往往关注的只有两点,投入的金额和回报的价值。而真正可以达到二者都满意的产品,实在是少之又少。在我看来,这似乎与渠道、技巧、内容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也许问题出在模式上。
如果接触过网络营销的景区朋友们可能了解,网络营销的付费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CPM的计费形式。CPM是英文CostPerMille的缩写,也就是“千人成本”的意思,或者说成“按照千人的展示次数付费”更容易理解。这是一种根据展示次数支付费用的形式。多见于以品牌形象宣传为目的的广告合作。通常投入金额是比较大的。
第二,CPC的计费方式。CPC是英文CostPerCLICK的缩写,可以理解为“按照每次点击付费”的意思。这种形式的广告精确度要高了不少,而且对于费用的使用更加可以控制。如果引入了IP点击时间的间隔规则,可以让广告成本有明显的减少。
第三,CPA的计费方式。CPA是英文CostPerAction的缩写,字面理解为“按照每次行动付费”。这里所说的“行动”是指按照广告投放者的意愿或者引导,进行网络操作的行动。比如说参与注册、调查、填写资料或者申领等等。这要比CPC的效果又要更好了一些。
第四,CPS的计费方式。CPS是英文CostPerSales的缩写,也就是“按照销售后付费”,也有将这种方式称为CPR(CostPerResponse)的。其实这种方式有点类似于佣金分成的概念。说它是一种网络营销付费方式,还不如说成分销模式更加准确。
对照以上的四种主要网络广告付费方式,站在景区经营者角度和广告商的角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选择。如果站在景区的角度,最喜欢的显然是CPS的方式;而广告商(或者网站主),自然希望所有的景区经营者,都用CPM的方式才好。尽管随着双方沟通的逐渐增强,但彼此的理解和妥协基本停留在CPC的层面,但CPC本身的局限性和新的网络作弊技术,使得这种网络营销付费方式在市场认同中,也显得岌岌可危。那么接下来,更进一步的妥协或者最后的妥协,应该只会停留在CPA的层面了。道理很简单,广告商是不可能让自己成为景区经营者们的分销商。这是广告商的底限,也是可以保证景区经营者们利益的合适方式。
关于CPA的网络广告形式,目前还没有大面积的在景区网络营销中普及,因为还有两个流程的障碍没有在双方的沟通中达成共识。一个是付费形式,另一个是对Action的理解和运用。在我看来,网络上的Action是最接近Sale的流程。景区的经营者除了在考虑注册、问卷、申领之外,还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接近Sale的构思。比如酒店行业中的7天连锁,它将Action的概念定义为“在线预订”或“申请成为企业会员”。而付费形式上,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广告商可能承担的机会成本风险,同样的广告位置,最终CPA的金额,很可能会受到广告内容、景区资源吸引度以及Action形式的影响。那么是不是可以考虑预先付费或者充值的方法呢?这样,既能保证广告商的利益,降低广告商的风险,同时也能促进景区经营者对广告策划的精准度考虑。
除了选择网络营销付费形式之外,另一个使得景区经营者们在网络营销工作前顾虑的障碍就是总体的营销费用。从目前的市场上的很多提供给景区的网络营销产品或者方案看,投入费用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乃至上百万。虽然和传统营销的投入相比,并不算是天文数字。但从心理习惯上,还是给景区的经营者们造成了价格门槛。那么,将费用分步骤的,进行短期的投放,其实是降低这个门槛的好办法。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的在线营销工作,需要景区和广告商在保证彼此利益的情况下,达成一种共识。这种共识来自于双方的彼此理解,也来自于双方的彼此“让步”。通过一种“中庸之道”的办法,让我们的旅游景区尽快进入在线市场,寻找新的营销空间。(来源:中国旅游报)